江苏宜兴:“流动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获特等奖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3-03 11:40:48

如何更好地培养满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直是职业教育探索的主题,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作为一所县域综合性职业学校,依托全国教育系统国家系列课题开展持续10年(2006年到2016年)的递进式研究,从优效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资源开发到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研究,最终形成“流动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2016年立足产教融合工程—产教融合园建设“四区六平台”,依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课题、江苏省规划课题和省教改课题,在工作坊建设机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策略、工作坊实践教学案例等方面进行持续实践验证,形成了“流动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2018年起进行梳理,完善“流动工作坊”实践教学理念,构建完整的“流动工作坊”实践模型,形成了教学特色,在持续优化实践过程中进行辐射推广。“职业学校‘流动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在2021年江苏省职业教育类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荣获特等奖。

“流动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是将具有专业技能和知识并且有一定执行力的成员组合在一起,由多部门联合,根据专业能力要求建设专业工作坊、企业工作坊、创新创业工作坊等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工作坊互通、技能融通、师资流通,构建了“多种技能横向推进、同种技能纵向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解决了实践教学情境缺乏真实职业环境、实践教学项目缺乏企业项目依托、实践教学团队缺乏技能更新渠道等问题,实现了实践教学载体、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评价的创新。

共建“流动工作坊”,完善工作坊运行机制,解决了实践教学情境缺乏真实职业环境的问题

依托本校国家级别的县域产教融合园,在政行企校四方联动下共建专业工作坊、企业工作坊、创新创业工作坊,创新了实践教学载体,形成集“生产、学习、科研、培训、创新创业”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政行企校四方成立多元协作的工作坊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各主体的联络机制,制定、推进工作坊管理、考核、评价等制度,完善“流动工作坊”互通运行机制。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建有26个工作坊,其中智能控制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室、机电一体化科技创新工作坊被列为宜兴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开发了“‘掌’控游戏”“多用途电源适配器”等项目,在完成教学的同时还参与了青少年职业体验项目和无人机等创新作品的研发,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重构实践教学课程,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解决了实践教学项目缺乏企业项目依托的问题

按照“多种技能横向推进、同种技能纵向递进”的工作坊设置,重构以企业真实项目为依托的实践教学课程。横向工作坊互通,打破了不同技术技能培养壁垒,实现了系统化、层次化培养,形成多种技能的推进。纵向技能融通,解决了知识、技能、素养割裂的问题,促进了同类技能的递进。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把专业课程融入到4个工作坊中,纵向实现同种技能的递进,横向实现多种技能的推进,校企共同承担工作坊教学任务;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在各工作坊中流动学习,实现多个工作坊技能的推进,同时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实现专项技能的精进,在达成统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情况下尊重个体差异,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个人定制”。

深化大项目小课程、大课程小项目的实践教学改革,依托真实企业项目,以“基础类课程实践化、技术类课程理实一体化、技能类课程项目化”为目标,以“知识+技能+素养”为核心,以真实工作过程为导向,对接职业标准,实行“岗课赛证”融合,把复杂的、完整的工作过程拆分成难易程度不同的模块化教学项目,内容直接指向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需的知识,直面真实的工作情境,既包含个人的工作经验,又包括实际生产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某一任务的完成过程掌握知识,通过与教师或者同伴的沟通和学习逐渐掌握某一模块的技术技能。

全面改革学生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创新综合评价方案。方案以探索增值评价和科学评价为目标,利用信息技术监测实践教学全过程,在形成性评价中关注个体的量化指标及个性发展,创新性提出了“目标定位”评价,即在“流动工作坊”实践教学中,由企业导师、教学团队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关键能力及实践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把脉学生就业、创业的基本方向,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拓展技能提升渠道,打造“三师合一”团队,解决了实践教学团队缺乏技术技能更新渠道的问题

组建“三师合一”教学团队。由“工作坊导师、‘双师型’教师、企业工程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开展“流动工作坊”实践教学,如“机电技术工作坊”由机械学科正高级讲师、省特级教师、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领衔的江苏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成员18人,其中包括“双师型”教师11名、企业导师2名。以“流动工作坊”为平台,以项目需求为驱动,突破学校与企业师资互兼互聘的瓶颈,畅通了工作坊间流动渠道,拓宽了教师专业能力螺旋上升的途径,在共同实施工作坊任务过程中互相学习,促进了校企双方在教育者和企业生产实践者之间的角色转换,推动团队成员逐步走向“高水平教师、高技能大师、高级培训师”的“三师合一”标准。

实践证明,“流动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了技能型社会建设:学生技能大赛成绩连续4年名列全省前三,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5%以上;教师技能大赛和教学能力大赛的成绩逐年提升,规划教材编写、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成果居全省前列,学校专利数在全国同类学校中排名第六。近4年,工作坊面向全市2万多名中小学生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开展社会培训惠及近9万人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3005人,产教融合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成果被《德育报》《江苏教育》《职教通讯》等媒体报道,认为学校首创的“流动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改革的有效创新。

此项成果于全国范围内首创了“流动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工作坊互通、技能融通、师资流通,实现教学场景的流动、技术技能的流动、教师工程师的流动。“三师合一”的教学团队融合“岗课赛证”的要求,把企业真实项目依据“大项目小课程、大课程小项目”的原则转化成系统化教学项目,共同在工作坊中开展理实一体化的学习、企业工程实践训练、创新创业能力锻炼,最终帮助学生形成服务终身发展的专业职业能力和服务特色发展的创新创业能力,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之路。

(缪朝东 胥徐 蒋东敏 孙林)

标签: 江苏宜兴 流动工作坊 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获特等奖

广告

X 关闭